行业新闻

可穿戴技术与设备让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迭代升级了

2021年07月19日


家用医疗器械展了解到,人们对应用可穿戴设备监护新冠疾病和慢病患者的兴趣越来越大,而且信心也越来越足了。这让传统的音视频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迭代升级,进入智能化数字医疗时代了。

 

疫情高峰期间,各类穿戴数字化设备用于远程实时监护患者,是否需要紧急入院,或因疫情状况,不得不提前出院居家患者康复情况。

 

英国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应用可穿戴设备收集出国旅行返回需要隔离的人,以及无法居家隔离的医护人员(他们需要继续工作)。

 

通过可穿戴设备和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平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测可穿戴设备实时上传信息。如果发现有病情恶化迹象,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通知,把病人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

 

这样做,既可减少隔离者与医护人员的密切接触,也减少了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能的传播,甚至减少了个人防护设备使用。

 

该报告还显示,可穿戴设备用于跟踪居家慢病患者,医生可以在“虚拟病房”巡诊。通过远程音视频系统,查询患者病征数据和疗效。

 

国内医生集团和多学科医生专家小组完全可以借鉴这种"虚拟病房"模式既体现了对患者远程的监护和康复管理,也能做到随时帮助患者解答有关健康问题。

 

主诊医生远处监护病人,目的是减少体弱患者不必要的住院,但是需要随时保持监护管理。许多老年人住院治疗,不是享受,而是煎熬。

该研究小组专家认为,在更广泛的医疗需求和健康管理背景下,使用可穿戴设备监测患者,或需要密切关注的正常人,比如正常孕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他们/她们降低潜在危险,即暴露在非必要的交叉感染环境中。这对所有人都是有获益的。

 

接下来需要普及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可穿戴设备?什么是医疗级和保健级可穿戴设备?如何照顾好自己?

就像人们熟知药品或保健品的功效区别一样,可穿戴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收集数据信息,可能彼此相似或相同,但具体应用和指导建议明确区分为医疗级或保健级,不能混为一谈。

 

再直白地讲,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必须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从数据中获取科学证据,证明该可穿戴设备使用安全且有临床效果/获益。

 

保健级可穿戴设备不需要临床验证。凡对健康有意义的可穿戴设备都可称之为保健级可穿戴设备。假冒伪劣或虚假宣传则是另一回事儿。

上述研究报告认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是一种为医疗服务提供格外必要资源,并降低临床风险的有效方式。

 

医生可以在连续时间内了解患者疾病疗效和康复进展,而不是目前传统医疗服务中诊疗疾病的“快照”模式(只了解某一时间节点状况)。

越来越多循证研究表明,连续观察患者疾病进展,几乎不可能在医院诊室里实现。通过可穿戴设备自动收集数据,同时利用AI技术实时分析和建议,这已是必然趋势了。这样做还节省医生宝贵的时间,为患者做最精准的治疗。

 

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可以24小时/7天不间断监测和获取数据。如果发现突破阈值,AI算法自动向远程医疗医生发出警示,比如生命体征超出正常范围太频繁或异常。

 

正如在前文中所述“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对于一些慢病患者群体,将是“标配”和必备可穿戴产品。今后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不会仅仅局限于音视频会诊或交流,更广泛的有效服务,将依靠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

 

家用医疗器械展的小编认为,如何完善监管政策和法规,推动智能化远程医疗服务,保障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这将是国内互联网远程医疗专业人士,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即日起,医疗器械创新与服务展(Medical Fair China)与第四届医疗器械创新周观众预登记正式开通,点击这里进行注册,在线完成预登记,即可获得MFC2021观展胸卡,并享有价值1980元的创新周论坛通票,三天免费畅听!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