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可穿戴设备与技术正引领医疗保健产业融汇拓展

2021年06月28日


可穿戴传感器已经在医院或门诊之外真实环境中,实现远程病人监测、预测健康状况了。家用医疗器械展的小编认为这不是未来,是今天正在引领医疗保健和数字科技融汇发展的见证。

 

在可穿戴设备与AI技术系列讲座中(,我们系统性回顾了当前和全新第二代可穿戴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案例,解析了医疗级和保健级可穿戴设备各具特色,预测可穿戴设备将是男女老少的“健康标配”。

 

在已经商品化可穿戴设备中,多数产品用于支持用户的医疗和保健需求,包括以下方面:

 

代谢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胃肠道功能监测;睡眠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运动障碍和心理健康;产妇保健和新生儿护理以及警示生活环境的潜在危险因素,等等。

 

疫情期间,可穿戴设备也是家庭医生在诊室之外,进行远程连续监测患者和慢病老龄患者健康状况的最佳辅助工具。可见,可穿戴技术作为主动健康干预技术(详见链接),不仅明确了数字健康和数字医疗的成功范式,而且正在改变传统生物医学理念和疾病诊疗实践。

 

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多数是面向消费者的“健康护卫使者”,而新一代可穿戴技术和升级产品将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用于医疗监护和患者疾病精准治疗的智能工具——治疗型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自动健康预测、预防和主动干预的AI算法,已经不再满足于提醒使用者少吃、多运动,注意休息这些简单的保健小贴士,而正在改变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到家庭慢病管理,再到精准医疗资源及时获取等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

 

具有保健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目前多数可穿戴传感器属于消费型辅助保健功用,小部分可穿戴设备集成进入了临床流程。

 

家用医疗器械展的了解,作为可穿戴技术的核心——微型芯片或传感器,包括三大类型:机械(运动)、生理和生化指标监测。微型传感器等级范围从消费型到医疗或研究级。利用微型传感器收集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保健和医疗辅助诊断,例如跟踪患者步态、检测房颤和监测血糖变化等。

 

可穿戴设备应用重点在农村和偏远地区

可穿戴设备成为改善个人健康和辅助医疗的主动干预技术和智能化产品,适用于各种真实世界环境,包括从大型医院、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或农村村医诊室等,真正应当普及应用的重点领域是慢病患者居家环境和偏远地区居民(农村和医疗资源匮乏山区)。

 

几年前,我们曾评述远程医疗服务的“主战场“是农村和缺少医疗资源的偏远山区。可穿戴设备恰恰是弥补远程医疗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将完善医院诊疗和护理流程

具有连续数据收集,实时AI分析的可穿戴设备,为完善疾病诊疗流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行性。

 

当患者来急诊室之前,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传输数据,能够快速精准地进行分诊,或安排专科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及时提供治疗建议。

 

患者出院返回家中携带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如同在医院急诊室环境中的实时监护,但是,却具有更适合患者康复的居家舒适环境(没有任何一家医院急诊室环境是完美舒适的)。

 

尽管在过去十年里,可穿戴传感技术和设备研发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家用医疗器械展的小编认为在可穿戴生物传感技术方面仍存在明显局限性,尚未满足无缝集成到医疗流程中。

相关新闻推荐